中医常识

药膳理论——痰饮

2018/11/5 9:10:05 次浏览 分类:中医常识

痰饮,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,但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,继发其他各种病证,故亦应为致病因素。


痰饮
1.痰饮的概念和形成


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的局部或全身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,常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。有形的痰饮,是指视之可见,触之可及或听之有声的痰或饮而言;其中以浓度较大、黏稠的叫痰;以浓度较小、清稀的叫饮。所谓无形之痰饮,是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,如头目眩晕、恶心呕吐、气短、心悸或癫狂、昏不识人等,但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他实质性的痰和饮。


2.痰饮的致病特点

痰饮所致病证,临床较为多见,故又有“百病多由痰作祟”之说。根据痰饮所在部位和性质不同,痰饮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。临床常见的痰饮病证有寒痰、热痰、燥痰、风痰、湿痰、痰饮、溢饮、支饮、悬饮等。

痰证:若痰滞在肺,可见喘咳咯痰;痰阻于心,心脉不利,可见胸闷心悸;痰迷心窍,可见神昏、痴呆;痰火扰心,可发为癫狂;痰停于胃,胃失和降,可见恶心呕吐、胃脘痞满;痰留经络筋骨,可见瘰疬痰核、肢体麻木,或半身不遂,或成阴疽流注等;痰浊上犯于头,可见眩晕、昏瞀;若痰与气凝结咽喉,可出现咽中梗阻,吞之不下,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。


     饮证:如饮留肠问,则肠鸣沥沥有声为痰饮;饮留胸胁,则胸胁胀满、咳唾引痛为悬饮;饮在胸膈,则胸闷、咳喘、不能平卧,其形如肿为支饮;饮溢肌肤,则肌肤水肿、无扦、身体痛重,称之为溢饮。


     中医对痰饮证的认识,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,还常结合舌苔有无滑腻及脉搏有无滑象等进行分析,以正确判断病情。



中医药膳食疗



《中医药膳食疗》这本著作:

1.重点将药食同源药物和保健品类药物在书中重点罗列出来,并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物的常用药膳,药食同源药物在书中用*号标出。

2.按照执业药师的标准将临床常见病罗列出来,并对每种常见病进行辨证施膳,体现了施膳的常见性和实用性。

3.本书书后附有药食同源药物的彩图。

团队几年的辛苦奋斗,首次将101种药食同源药物进行整理并加上常用药膳,希望能为大家合理施膳提供参考,为大健康发展尽一份力。这本书也是首次将药食同源进行整理,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这样的书籍。


相关资讯